作战指挥图换成乡村振兴的蓝图 浴血的羊山变身4A级旅游度假区

村民们在分拣秋葵,秋葵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
“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1947年7月持续半个多月的羊山战斗结束后,刘伯承元帅挥笔写下诗篇。经历过血战洗礼的羊山镇,在和平年代换下鲁西南作战指挥图,铺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新蓝图,投入到发展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农业富镇、生态新镇的新战役中。
战场原址重新保护
建起军事旅游度假区
羊山因地处鲁西南群山之阳而得名“阳山”,又因形似卧羊,后更名为“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时曹操在此屯兵,并以此为基地,南征北伐,东击青州。明朝起,羊山修寨驻兵,靠山筑墙建四座主寨门,成为平原地区的一座山寨城堡。
1947年7月13日起,刘邓大军第二纵、三纵同宋瑞柯带领的敌整编六十六师在羊山展开浴血奋战,鏖战半个多月,全歼国民党第六十六师。
经历过腥风血雨的羊山在后来的发展中遭到了破坏。
20世纪70年代,由羊山当地政府组织统一进行开采,到了80年代初,又承包给个体开采经营。盲目过度开采的情况愈发严重,直到1996年,当地下了封山令。
如今,“羊腰”“羊尾”已经不复存在,仅剩“羊头”部分。现如今,鲁西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就矗立在羊头之巅。
2009年,当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充分整合、利用羊山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在羊山原址上打造建设了羊山古镇军事旅游度假区。其中,外形犹如碉堡般的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就坐落于此。
目前羊山景区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军事文化为核心,以自然山水石林、古镇民俗为基底,辅以田园观光、文物展示、体育拓展等项目为载体的4A级景区。
依托羊山景区的辐射优势,周边的小屯村、满庄村、胡庄村等村庄也正在打造传统文化村落。 目前,整个羊山镇拥有“山东省旅游特色村”4个、“济宁市旅游示范村”5个,年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
听着战斗故事长大
红色基因没有丢
1947年7月,就在刘邓大军主力部队围攻羊山之时,在羊山以南约8公里处的万福河边,还打响了另外一场战斗。
当时,驻守在金乡县城的敌五十八师准备奔赴羊山解围,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奉命在万福河一线阻击敌人援军。位于万福河北岸的南杨楼村就是阻击点之一。也正是这个经受过炮火洗礼的小村庄,在去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南杨楼村十分突出红色文化主题,还成为党建示范村,新建红色党群文化广场,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村子南头至今保留着当年独立一旅指挥部旧址和战时的工事。
南杨楼村党支部书记杨耀发说,他从小就听万福河阻击战的故事,当年,独立一旅就是在此布防,让敌人的援军未能从万福河前进一步。
谈起万福河阻击战中当地百姓做出的贡献,杨耀发十分自豪:“我们村的老百姓上前线,抬担架,送子女参军,为部队做饭送衣,为羊山战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创新合作社模式
发展现代农业
如今,距离当年的阻击战已经过去了72年,亲历者口中曾经炸毁敌人两辆坦克的土地上已经种起了秋葵、桑葚,发展起了专业合作社。
今年3月,南杨楼村引进金乡县摩尔时光秋葵加工项目,以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创新“基地+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发展秋葵种植近500亩,走订单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村子经济发展。
除了秋葵,桑葚是南杨楼村的另一大特色。村子里的葛氏庄园桑葚基地种植桑葚80余亩,使这里的地方产业、特色庄园有了新的发展。
不仅在农业发展上寻求突破,南杨楼村还在电商领域“赶时髦”,发展了农村淘宝。当地的特产黑蒜,又名发酵黑蒜,营养价值极高,村民们利用电商平台将黑蒜销往全国,真正做到了科技致富。
而在村子北边不远处,就是2018年由羊山镇属工业园区——金北产业园升级为县级工业园区的金羊新区。园区内新建成的垃圾焚烧环保发电项目即将投产,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乡村。2018年北京天坛山东新能源汽车也在羊山镇落地。
见证鲁西南战役羊山战斗的羊山镇正围绕“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农业富镇、生态新镇”的目标寻求新的蜕变。
他坚守陵园37年
要把红色基因传下去
7月26日,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76名同志被表彰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其中,金乡县羊山烈士陵园管委会副主任李建军获此荣誉称号。
李建军所在的羊山烈士陵园是为缅怀在鲁西南战役和羊山战斗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而兴建的,八千余名烈士长眠于此。
1982年,16岁的李建军初中毕业,准备去金乡县城接父亲的班,到农业局工作。结果一天班都没上的他,就被姥爷拉到了羊山上。“我就是受姥爷的影响,留了下来。”今年54岁的李建军说,他的姥爷杨邵堂老人在羊山战斗时,在地方上从事情报工作,亲身参与了这场著名战斗。
1970年离休后,杨邵堂老人主动要求到羊山上建设和守护烈士陵园。“那时候我家就在羊山脚下,经常到山上去给姥爷送饭。”李建军对羊山的感情就是那时慢慢培养起来的。
留下来之后,当时羊山烈士陵园条件艰苦,几个人就守在三间石头屋子里,没水没电。刚去没几天李建军就打了退堂鼓,但是姥爷一直给他讲打羊山的故事,他也见证了很多烈属前来寻找亲人的场景。这些深深地触动了李建军,最后他决定留下来,而这一留就是37年。
刚留下来的时候,李建军正赶上羊山搞采石,他和姥爷眼看着曾经的战场“羊腰”和“羊尾”一点点被挖光,于是他和姥爷还有其他守陵人一同搬石头建围墙,把陵园所在的羊头圈了起来。“要不这样做可能连现在仅剩的羊头也没了。”李建军说。
后来,李建军坚守37年,凿石、栽树、筹集资金、收集史料,使这个山头的荒凉之地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姥爷85岁时下的山,当时他嘱咐过我,要把羊山、陵园看护好、管理好、坚守好,而且一定要坚持下去。”李建军说。
“不仅要把羊山战斗的红色基因守住,而且还要一代代地传下去,让后人记住羊山的这场战斗,缅怀烈士,敬重历史。”李建军说,他的孩子今年大学毕业了,他也正在做孩子的工作,让孩子来接他的班,继续把羊山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相关产品

评论